2005/04/16

批判中前進的政論節目
分類:鏡中媒介

◎yuyen
台灣心聲現象之解析/參.政論節目的社會批評:

政論節目蓬勃發展的同時,學界有愈來愈多人投入這項媒介的研究,社運團體也對於百家爭鳴的政論節目有所抨擊。美國曾有法官理查‧波斯納撰書「公共知識份子」批判政論節目的參與者(韓文正,2004)。1999年九月二十九日,聯合報二版的社論曾以「發言人VS.主持人: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媒體!」為題聲援「2100全民開講」主持人李濤,聯合報當時認為李濤的節目提供專業且公正的「公共論壇 」,痛批當時的李登輝政府。

同樣的,媒體也開始討論政論節目百家爭鳴的現象,2004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的民生報A2版報導「政論節目多,台灣奇蹟」一文中指出,「每晚8到12時,任憑電視遙控器怎麼轉 ,就是無法對他們視而不見」、「台灣政論節目汜濫,密度之高堪稱台灣奇蹟,原因是政論節目製作成本低廉,不同動腦筋,只要有一個攝影棚、找個主持人抓幾位來賓就好。」

2003年十二月五日聯合報D2版的記者江聰明特稿認為,「政論性節目從開播起每集製作費十萬元出頭,卻是大家喜歡看的節目,製作費低又能傳達電視台老闆或政黨的政治理念,難怪從早期的全民開講會發展到現在多達三十個政論性節目」。

2005年元月十五日的民生報C4版記者尚孝芬報導指出,2004年選舉年中政論節目炒得火熱,節目量激增,根據廣電人市場研究公司的統計,其中尤以年代MUCH台「台灣心聲」收視最佳,晚間九到十一時的政論節目時段中,「台灣心聲」在三個時段都拿下第一。

這樣的政論泛濫現象引起學者憂心,政大教授馮建三曾在「20世紀台灣民主發展學術討論會」中發表「失控的商品:1990年以來的台灣電視新聞,文中指「2100全民開講 」陷入非理性的言論爭辯,激化省籍和統獨問題,折損了公共論壇的民主潛能。

2004年年底的立法委員選舉前,由文化界、社運界與媒體的第二、第三代外省後裔所組成的「台灣外省人協會」還與「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共同發起「三拒運動」,呼籲拒上、拒看、拒聽媒體人趙少康與汪笨湖所主持的談話性新聞節目。

「台灣外省人協會」發起人代表馮賢賢指出,媒體能夠藉由不斷炒作而仍然有收視率,都是因為「雙惡相生」的結果;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個偏頗的媒體,生出來另外一個偏頗的媒體,一個偏激的言論,會導致更偏激的言論,「二個迎合市場的極端言論」採取「責怪對方」的邏輯,相互合理化自己的存在,所有問題不是藍色陷阱就是綠色陰謀,理性論述空間幾乎被擠壓殆盡。她說,閱聽大眾不斷受到「敵我分明」的暗示,各自尋找認同族群,然後透過兩組過度簡化的概念相互憎恨,長此以往,原本並非如此的台灣社會,真會一分為二,變成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馮賢賢強調在民主國家中,媒體應扮演公共論壇角色,即使節目無法避免有某種色彩,但至少要提供不同意見的對話平台,這是社會大眾必須認識的,以避免惡質的循環過程。

「台灣外省人協會」發起人代表周永鴻認為,新生代外省人其實在生活經驗上很少有族群的問題,對這樣偏頗的節目也沒有觀看的興趣,但是媒體不斷的炒作,好像這些人就代表了台灣民眾的意見,其實這與所有人的真實生活是有距離的。他強調,三拒運動是希望民眾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這種對政論節目過多、製造政治態度對立、族群對立、政黨惡鬥的批判於2004年起愈來愈多,政論節目製作單位也有一番解釋,政論節目只是商業環境中刺激收視率的工具,或是公眾意見交流的公眾論壇,引發了社會、傳播界的新一波討論。

    政論史是血淚史
    分類:鏡中媒介

    ◎yuyen
    台灣心聲現象解析/貳.台灣的政論節目發展史

    台灣的政論節目發展與政治環境密切相關,戒嚴時代政治運動與異議媒體結合,異議媒體中的政治評論又帶動了政治運動,這是第一個階段。政論節目發展第二階段成長探索期,老牌政論節目「TVBS2100」的發展可窺之一二。政論節目發展第三階段進入百家爭鳴,因為政治、商業等各個因素,各台爭相製作立場鮮明的政論節目,這個時期可以年代MUCH台的「台灣心聲」為代表節目。

    一. 政論節目萌芽期:

    台灣的政論媒介隨政治情勢有不同發展,第一階段的政論節目萌芽期是反動運動曾與「異議媒體」唇齒相依的時代,根據馮建三定義,異議媒體是「以政治反對(國民黨)之運動及政治選舉」為主要目的創辦的媒體(馮建三,1995:123)。政治運動透過政論雜誌、地下廣播電台、及地下電視台發射等異議媒體散布政治主張。

    戒嚴時期黨禁時代印刷媒體必須經政府新聞局等單位嚴格審查,政治反對勢力也就是「黨外力量」透過政論雜誌表達政治意見。例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半月刊主張籌組反對黨,當時「自由中國」第二十二卷第十期社論強調「我們為什麼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反對黨」(江南,1984)。又例如由康寧祥任社長的「台灣政論」雜誌在1975年12月號主張「早日解除戒嚴」,隨即於12月27日被當時的政府以「煽動他人觸犯內亂罪,情節嚴重」而停刊。

    戒嚴時代的國民黨政府運用廣大媒體資源,在野的政治力量則以小眾媒體展開地下游擊式的宣傳戰(歐陽聖恩,1986:李祖琛,1987:33)。1986年民進黨組黨,民進黨人士更認為廣電媒介操縱在國民黨手中,只靠傳統小眾宣傳難以和國民黨競爭取得執政,轉而努力突破廣電媒介壟斷。1989年11月30日,由張俊宏主導地下電視台「民主進步電視台」電波發射器架設完成,在台北縣長候選人尤清的板橋競選總部開播,試播不久遭情治人員「斷電」(黎民,1989)。1990年3月1,張俊宏與吳泰嶺(即吳樂天)的「民主之聲無線電視台」發射成功,3月29日遭查獲沒入,吳泰嶺等人被台北地院士林分院以違反國家總動員法第七條第一項通訊器材之使用、儲藏等處徒刑,獲緩刑處分(翁秀琪 ,1993:483) 。

    異議媒體的年代裡,地下電台節目多以政治評論為主,形成政治與傳播結合的風潮,媒介環境因為長期受到壟斷,有著各種不同政治主張的地下電台紛紛開張,尤其在選舉期間更是集中火力。1990年3月起,有線電視系統紛紛成立「民主台」,到了1990年10月15日,二十四家民進黨籍的民主台業者共組「台灣民主有線電視台全國聯合會」,當時的民進黨主席黃信介被推為名譽主席,張貴木當選第一屆理事主席,1992年「台灣民主有線電視台全國聯合會」召開第二次大會時,會員增加為四十二個,聯盟章程主張要「打破國民黨及其他媒體壟斷,爭取言論自由」(翁秀琪 ,1993:512)。當時許多民主台都自製新聞,雖然節目品質較為粗酷,但因為言論內容有別於三台新聞,也打出了一定市坦。現任寶島新聲廣播電台董事長的賴茂洲當時是台中民主台總經理,他表示,當年曾主導製作「省長選舉新聞全民連線」大選專題,強調可以從台中看選情以有別於三台從台北看天下。

    異議媒體的年代,地下廣播電台百家爭鳴,根據統計,當時的新興廣播電台相繼開設了六十二個叩應廣播節目(許文宜,1994),廣播叩應節目透過電話和聽眾雙向互動傳播,形成傳播界叩應節目風潮。

    1992年,廣播方面有台灣之聲電台、綠色和平電台、寶島新聲電台等相繼成立,其中尤以「台灣之聲」電台標榜「一塊錢可以當主人」,強烈批判時事,帶動全台灣叩應節目熱(陳昭如,1994)。

    政論節目從地下廣播、地下有線電視、到無線電視,閱聽人們從過去噤聲的年代走出來,轉為一通電話叩應進廣播電視的政論節目,勇於評論。從1989年11月30日張俊宏所主導的地下電視台「民主進步電視台」電波發射器架設完成的那一刻,到1994年8月政論節目TVBS2100全民開講首播前,這段從地下到地上,從異議媒體到主流媒體的過程正是政論節目萌芽期。

    二. 政論節目成長期:

    走過萌芽查叩發射器的年代,當前最老牌的政論節目,TVBS電視台的「2100 全民開講」的播出象徵政論節目邁向了新階段。

    根據「2100全民開講」製作單位的記錄資料顯示,「2100全民開講」第一集是1994年八月一日首播,當天的主題是「地下電台是否應取締?」,1994年八月二十二日首度使用電話「語音調查」,當天即湧入五萬通電話。1994年九月二十九日,當天討論野生動物老虎議題,連臭鼬也進棚,直到1995年四月十日,電視台首度使用電腦BBS傳輸系統叩應。以下是從「2100全民開講」節目製作單位取得的該節目前五周年大事記錄,製表如下:

    2100全民開講開播前五年大事記
    時間
    主題
    地點或註釋
    19940801
    地下電台是否應取締
    開播第一集
    19940822

    首用語音調查,5萬通電話湧入
    19940929
    談野生動物
    老虎、臭鼬進棚
    19950410

    首開電腦族BBS傳輸系統叩應
    19950425

    首度開放傳真叩應
    19950721

    首度走出攝影棚台中戶外開講
    19950728
    中共卯上李登輝,台灣人民應否為總統後盾
    高雄前金廟口 
    19950818
    面對中共飛彈,你是中國人或台灣人?
    桃園縣政府
    19950825
    選總統,大家有機會,到底誰最適合?
    板橋縣立體育館
    19950901
    台灣需要什麼樣的總統
    台南
    19950908
    總統候選人,誰最懂得民心
    基隆
    19950915
    民進黨執政,不會也不必獨立,選情大衝擊
    高雄鳳山國父紀念館
    19950925
    閏八月,中共武力犯台的檢驗
    金門金門戲院
    19950927
    台灣的經濟會安嗎?
    高雄中山大學
    19950928
    台大博士班風波,現代師生的省思
    台大商學研究所副教授洪明洲與博士班考生呂安妮對質
    19950929
    咱的錢,甘會愈來愈薄?
    台中中興堂
    19951002
    打拼做伙來,政府甘會疼惜咱?
    台北火車站
    19951008
    站紐約,看台灣華僑來開講
    美國紐約
    19951016到1208
    大選大家談系列

    19951020
    選舉到,今年甘有人敢買票
    屏東開講
    19960314
    總統候選人,面對中共威脅,誰最具智慧和對策?
    澎湖
    19960322
    澎謝陳林總統選舉特別節目

    19961120
    少監風雲,獄方說了真話嗎?
    收視率18.66創新高
    19970206
    迎春說運談牛年
    百萬現金叩應送,除夕特別節目
    19970512
    行政院長連戰,面對全民!

    19970704
    當催眠大師VS.政治人物誰洩底?
    催眠大師馬汀到場
    19970822
    三黨水上趣味大競賽
    八仙樂園
    19971017
    亞洲金融風暴,三大財經首長首度同台接受民眾叩應檢驗
    中央銀行副總裁梁成金、財政部長邱正雄、經濟部長王志剛
    19971127
    超級大對決,頭家選誰?
    創下現場五千人爆滿紀錄
    19981115
    舊金山開講
    使用三顆衛星、四部SNG越洋對談
    19981217
    前美國駐北京大使李潔明現場論戰

    19990319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首度接受叩應節目專訪

    19990808
    前進紐約百老匯,跨越三大洲聯播
    全球熱線叩應
    資料來源:2100全民開講製作單位,製表:簡余晏

    根據2000年七月十日民生報C九版的電視節目表,顯示2100全民開講的一天首播一次,重播兩次,而且已有相當數量的政論節目:台視有「熱線新聞網」、民視「頭家來開講」、公共電視「公共論壇」、TVBS「2100全民開講」、衛視中文台「新聞e點靈」、三立新聞台「八點大小聲」、東森綜合台「有話老實講 」等政論節目。

    從2100全民開講1994年八月一日開播到2000年,電視台的政論節目在叩應、政治人物評論、名嘴評論之間摸索前行,收視率仍以TVBS「2100全民開講」居首。

    三.政論節目蓬勃期:

    台灣的三次總統大選帶動蓬勃的政治活動,政治活動帶起政論節目風潮,參考台灣有線電視圈常用的尼爾森收視率數字,其中尤以2003年下半年的收視節目數量極多。使用國語的節目依收視率排行依序為:中視「文茜小妹大」、TVBS「全民開講」、衛視中文台「新聞駭客」、超視「新聞挖挖哇」、TVBS「新聞夜總會」、八大第一台「大家來審判」、緯來綜合台「火線雙嬌」、東森S台「新聞誰最大」、中天資訊台「中間選民」。閩南語為主並用國語的政論節目則有年代MUCH台「台灣心聲」、三立新聞台「大話新聞」、民視「頭家來開講」、 TVBS「台灣放送」、MUCH台的「台灣心希望」等等(如附件)。

    參考2004年總統大選剛結束後第一個上班日三月廿二日周一的尼爾森有線電視收視率排行榜,政論節目攻占排名榜,前四十名熱門節目中就有廿五個政論節目上榜,「台灣心聲」排名第十六(如附件二)。

    閩南語政論節目為什麼會在2004年大選前後增加呢?如果「說閩南語」是重要因素,那麼,當年民視下午播出的「燦哥說新聞」、民視李鴻禧主持的「天佑台灣」,以及時下許多的閩語節目為什麼沒有造成視高潮呢?或者,是「台灣心聲」節目主持人汪笨湖的主持節奏、強調文化與歷史風格搭配在特定的選舉活動背景中,也是重要因素呢?

    知名的綜藝、政論節目製作人,現任TVBS無線衛星台製作資源部經理商台玉表示,「台灣心聲」的汪笨湖以台語「講古方式」引經據點,這樣的節目放在台灣的特殊環境中,顯得異軍突起。因為台灣的媒體過去忽視說閩南語的族群,這也使得講閩南語的、支持民進黨的政論市場少了可認同的政論節目主持人。。

    現任東森S台「青蓉K新聞」製作人王偉芳分析,汪笨湖崛起原因不只在閩南語,閩南語當然是一種對於台語閱聽人有效的溝通模式,但另一個要點是汪笨湖的言語間展現的「生命力」、「草根性」,這種言語魅力是主持人不可獲缺的一環。

    曾任「台灣心聲」節目顧問,也是叩應名嘴的自由作家林文義則表示,汪笨湖的「表演能力」是台灣心聲成功的原因,汪笨湖曾寫過劇本,並實際參與電視節目、電影等拍攝,具有畫面與節奏控制能力。相較於燦哥說新聞是一人獨白,汪笨湖是與一名來賓深談,讓對方暢所欲言。此外,汪笨湖出身台南,這樣的背景影響了他的語言及思考表達模式。

      政治如同口水內戰
      分類:鏡中媒介

      ◎yuyen
      台灣心聲現象之解析/壹.前言:

      政治已如同一場「口水內戰」,而不是民主政黨間的辯論,選舉更是在向人們展示「誰是敵人」(Erchard Eppler,2000)。

      台灣電視政論節目發展至今已有十二年歷史,其中又以三次總統大選時為發展高峰。政論節目從1992年地下電台興起帶動叩應熱潮,老牌政論節目「2100全民開講」應運而生,2003下半年到2004年總統大選前電視政論節目數量快速成長,政論節目進入高峰期。直到2004年總統大選前後,台灣社會的藍綠政黨對立情況就像打「口水內戰」,政治與社會兩極對立,政論節目形成政壇與電視圈特殊而值得研究的現象。

      在2003年12月底各電視頻道約有十五個「帶狀」政論節目(如附件一),2004年增加了超視電視台九點鐘的「總統大車拚,漁夫報到」,以及台大教授李鴻禧在民視的「天佑台灣」,總統大選後有東森S台周玉蔻的「台灣高峰會」等,其他的「塊狀」電視節目不勝枚舉,各新聞台更不定期邀來賓與主播對談政治。

      這些低成本的政論節目收視表現不惡,而且節目內容愈藍綠分明的收視率愈高。以2004年總統大選選後第一個上班日三月廿二日周一尼爾森有線電視收視率排行榜為例,前四十名中有廿五個政論節目上榜(如附件二)。

      從政論節目內容與AC尼爾森收視率之間的關係來看,大選前後的政論節目呈現與2004年三月政治社會氣氛雷同的「雙峰現象」,言論更呈現兩極化對立。「雙峰」是統計學名詞,本來社會大眾的政治傾向在人口分配圖上應該是呈現常態分配,極左、極右佔少數、中道佔多數成單峰現象。但台灣卻因為特殊的從威權到解嚴到政黨首度輪替後的歷史發展,朝野政黨幾乎對每個議題都毫無交集,選民也與政治發展一樣藍綠無交集,變成「雙高峰分配」,藍軍的支持者在圖表上形成一個高峰,綠軍的支持者也是一個高峰,中間的中立選票變成極少數,誰也不服誰。

      「雙峰社會」現象在2004年政論節目清晰可見,從尼爾森收視率來看,被歸為極藍、極綠色彩明顯的政論節目收視率屢創高峰,例如東森S台在總統大選之後開出的新節目:「台灣高峰會」,主持人周玉蔻高聲批判國親兩黨還引來國民黨興訟,節目推出一周即進入有線電視收視率排行榜前80名。但這種藍色政論節目批判民進黨政府與台聯,綠色政論節目則批判國民黨與親民黨,這種現象遭到學界與社運團體抨擊,認為違悖媒體社會公眾論壇的角色。

      這樣的社會氛圍中,有一類政論節目強調「台灣意識」、「台灣主體性」,節目內容較傾向民進黨或綠軍總統候選人陳水扁,或強烈批判國民黨、親民黨、連宋配的。這類政論節目在名稱上即突顯「台灣」兩字。例如:台灣心聲、天祐台灣、台灣高峰會、台灣放送…等。這麼多政論節目更呈現一種現象,就是大量以閩南語為主要語言使用,這類經常使用閩南語的帶狀政論節目有:有台灣心聲、大話新聞、台灣放送、台灣心希望,及天佑台灣等。其中,尤以「台灣心聲」節目收視率異軍突起。

      「台灣心聲」製作人劉俊麟指出,「台灣心聲」特別著墨於台灣歷史文化、社會教育,節目宗旨是「關心台灣、愛台灣」。尤其節目主持人汪笨湖節目開場第一句話就說:「這是全台灣唯一一個以台灣主體意識為主的政論節目」。「台灣心聲」節目近半年來尼爾森有線電視收視率排行榜表現突出,甚至形成政論界所謂的「汪笨湖現象」、「汪笨湖風潮」,總統大選前還引來國際媒體報導。

      本研究希望找出政論節目在台灣媒體及台灣社會中的角色。再進一步了解政論節目是否在展現特定的政治態度國族認同?因此將台灣帶往更堅定的台灣國族認同?成為影響台灣未來走向的因素之一。政論節目與社會政治氛圍間是否有特殊密切關係?政論節目雙峰現象只是台灣雙峰社會的反映?或是政論節目又再強化了民眾們的藍綠政治意見、強化了台灣人或未來統一的認同?讓閱聽人的政治態度更加兩極化?

      從2000年到2004年大選間,台灣首度政黨輪替首度脫離國民黨政府管理,台灣內部的國族認同產生更大的衝突與省思,台灣人在情感上與歷史上究竟是不是「中國人」引爆內部兩種不同的「認同」?台灣的族群認同又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恐嚇而攸關全球和平架構,更引發國際關切。

      本研究將探討,在特定的時空下,大眾傳播媒介中的政論節目是否扮演推動「台灣國族認同」重要角色?政論節目究竟產製出什麼樣的政治與意識形態的符碼的內容?閱聽人是否透過收看政論節目強化自己心中的國族認同?深度收看傾綠色政論節目的閱聽人與收看傾藍色政論節目的閱聽人是否有不同的國族認同?放眼國際其他非國家組織發展成正常化國家過程中,是否也曾產生台灣這類型的政論節目發展?政論節目是否為台灣未來發展寫下關鍵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