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20

選舉文化蛻變(二)/不分藍綠的認同

分類:政論誤國
◎yuyen
一方強打「相信台灣」,另一方高喊「救台灣」;一方認同國民黨五十年來建立的社會制度與價值觀,另一方認同的是從黨外到民進黨建構出來的民主政權價值觀。雖然藍綠雙方展現的社會文化認同很不一樣,但在2004年這場大選中,整個社會推動了一場以台灣認同為主的共同價值觀。不論最後贏得政權的是那一方,2004年台灣人民已展現了一股奔馳向前的台灣認同力量,這股力量已難扭轉,也不可能再回頭。

特別遠從美國來台觀察選舉的美國新保守主義智庫、與美國共和黨政府互動密切的「新美國世紀計畫」執行主任施密特(Gary Schmitt)以宏觀的角度看台灣,他認為,這次大選對台灣最重大的影響,是無論國民黨及民進黨都出現了共識:「台灣就是台灣」,這不是宣布獨立,而是隨著民主發展、很自然的自我意識的增強,不論誰贏得選舉,都將繼續堅持這個立場,這是台灣這次選戰在高層次上的意義。

走過了戒戰、解嚴,走過了反共復國、一個中國的時代,2004年台灣人第三度選總統的重要選舉文化蛻變之一是:台灣人正因為史無前例的人民動員、建立共同的歷史之中,我們的族群集體記憶,與人民的國家認同在快速改變之中。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恩格斯曾經說過:「因為馬克斯主義太過強大了,所以全部的敵人都偽裝成為馬克斯主義。」而這句話放到台灣社會,可以說是,當「台灣主義」太過強壯時,整個社會也都成了台灣主義。

長達九個月的選戰活動中,檯面上政治人物不分藍綠聲聲高喊「咱台灣人如何如何」,大家爭向中國政府嗆聲,政治人物的政治語言所代表的不只是政客的思考,也不只是政治謊言,政治人物們動作是在於要抓住這場大選的主體:「選民」的想法。選民也在這場破記錄的長達九個月的選舉活動中,難得的真的可以開始影響政客。

當民意顯示大家都渴望擁有公民投票的權力時,藍綠都不敢忽視這樣聲音,國會終於讓喊了十餘年的公投法過關。民意顯示大家渴望有政治獻金法等法案規範政客,因此選前兩天立法院通過了不太完備的陽光法案,民意顯示選民對國會惡鬥厭煩,藍綠雙方都不敢出來阻擋國會減半,雖然最後政客們還是推出了無黨籍出來,但至少,藍綠政客都不敢再大言不慚忽視人民心中的想望。

選戰至今,藍綠互指對方是「假改革」、「假本土」、「假認同」,但政客心中的真假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分藍綠,他們對於公投法、對於陽光法案、對於台灣的主體性、對於厭惡中國干預台灣選舉…等,都展現了一樣的態度與價值觀。不管是誰拿香對拜,是誰遇到廟公就裝起乩,或誰是真誰是假的台灣主義,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政治人物找到了人民心中的主流與共識。

當人民心中的想望在選前成為社會的主流時,2004年這場藍綠空前動員的台灣人民們,正在建構一場共同的記憶。過去,台灣有族群認同紛歧,本省人與外省人過去有不同的記憶,前者有被母國遺的慘痛命運,後者則有太平洋戰爭的經驗;相對的,後者有八年抗戰的仇恨,而1947年爆發的二二八事件又畫下一道難以縫合的鴻溝。這樣複雜的族群議題,在每次選戰中不免被激發討論,而這樣的族群議題,在2004年開始轉化為國家認同的另一個認同的戰場。

陳水扁總統在選戰最後前接受美國CNN專訪時表示,作為台灣國家的領導人,他的歷史任務和義務是要確立台灣的認同;而台灣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也要依照憲法捍衛國家主權,他也很高興看到過去幾年人民們對台灣的認同有所增加。

而連戰雖明確表達他反對「兩國論」,但他的競選主委王金平則強調,泛藍至今沒有否認「一邊一國」,也絕對不會反對台獨,在維持現狀下,不排除台獨成為台灣人民未來的選項。而連戰在這場大選中,刻意在長達半年多的時間內完全以福佬話為主要語言,並與國民黨秘書長林豐正、夫人親吻土地,以五體投地的大動作強調他真的認同台灣,這些動作都是展現台灣認同價值的重要環節。

2004年大選,雖然台灣人的身分認同問題在社會中還沒有最後的定論,但經歷數十年來中國台灣的分離,以及不同的政治和文化的變動。走過了228與313兩項大型動員之後,台灣人民的自我認同在2004年已不斷強化再強化,成為奔馳向前難以扭轉的台灣認同共識。

http://yuyenjean.blogspot.com/2004/03/blog-post_20.html